图片 提升中国城市竞争力的弓弦理论与促群战略_飞速直播网_JRS直播网▎备用网址

飞速直播网_JRS直播网▎备用网址

当前位置:主页 > 毕业论文 > 经济学 > 发展战略 > >

提升中国城市竞争力的弓弦理论与促群战略

来源::未知 | 作者:飞速直播网_JRS直播网▎备用网址 | 本文已影响

[导言]21世纪,国家之间、国际企业之间的竞争将突出地表现为城市层面的竞争,世界各国、各地区和各城市的政府,都在积极致力于检查、培育和提高城市竞争力,以期在新的世纪对全球实现最有利的战略争夺。
21世纪中国的全球竞争力将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能否建设起一批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城市和城市群。提高城市竞争力成为中国许多城市十分响亮的战略口号,成为许多城市市长们的特别热门的话题。所以,讨论提升城市竞争力的理论与战略问题十分必要。

九十年代以来,随着科技、经济的讯猛发展,世界两大发展趋势即经济、科技的全球化和地方化变得越来越明显。在全球化和地方化的背景下,城市不仅变得更加重要,而且城市间竞争更加激烈。21世纪,国家之间、国际企业之间的竞争将突出地表现为城市层面的竞争,世界各国、各地区和各城市的政府,都在积极致力于检查、培育和提高城市竞争力,以期在新的世纪对全球实现最有利的战略争夺。
21世纪中国的全球竞争力将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能否建设起一批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城市和城市群。为了应对全球化的竞争,培育中国的国际竞争力,中国政府迫切需要了解各城市的状况,需要了解全球化时代决定和影响城市竞争和发展的关键因素,调整和制定城市的竞争和发展战略以争夺最大化的利益,争取最快速的发展。
最近一段时间以来,提高城市竞争力成为中国许多城市十分响亮的战略口号,成为许多城市市长们的特别热门的话题。所以,讨论提升城市竞争力的理论与战略问题十分必要。

一、中国城市竞争力的基本理论框架

城市竞争力是一个具有明确直观含义却又不易精确把握的概念,但它主要是指一个城市在竞争和发展过程中与其它城市相比较所具有的吸引、争夺、拥有、控制和转化资源,争夺、占领和控制市场,以创造价值,为其居民提供福利的能力。
城市价值是由城市企业或经济人创造的。每一个城市的产业群都由若干产业组成,每个产业又分若干个产业部门和环节,每一部门和环节又有不少企业,城市价值体系是所有企业价值体的集合。城市价值体系的状况决定于一个城市在竞争和发展中实际显示的产业集合优势。城市集合优势是产业内竞争优势和特定产业比较优势、领先优势、落后优势等诸多优势集合。城市的绝对优势、比较优势、竞争优势、领先优势、落后优势分别从不同维度影响城市价值体系,它们之间又有兼容交叉。所有影响竞争优势、比较优势、领先优势、落后优势、绝对优势等因素综合形成的力量即是城市竞争力。
因此,城市竞争力是一个复杂的混沌系统,其众多的要素和环境子系统以不同的方式存在,共同集合构成城市综合竞争力,创造城市价值。概括地表示:
城市竞争力=F(硬分力、软分力)
硬分力=劳动力+资本力+科技力+设施力+区位力+环境力+聚集力
软分力=秩序力+文化力+制度力+管理力+开放力
劳动力即人力资本是城市竞争力的直接推动力。决定城市竞争优势的关键不只是劳动力的数量,更重要的是劳动力的素质和适合地方需求的教育体系。
资本力是要素资源联系的纽带和导航器,是融通、聚集资源要素的关键,也是城市竞争力的直接推动力,因而是城市获取竞争力的关键力量。城市资本获得的便利性,城市资本控制能力比拥有一些资本意义更大。一个城市的资本融通和控制能力将决定该城市对全球和区域的经济、科技(甚至政治)决策和控制能力。
科技力不仅内含于各个分力中,使各个分力对城市竞争力贡献具有倍增效应,同时作为其重要组成部分的知识将以独立的力量显着地推动着城市的增长、提高和扩张,是城市竞争力决定性推动力。科技创新永远是城市获取动力和力量的物资源泉,是城市致胜的利器。对城市竞争力而言,在一定条件下城市的科技成果的转化能力化比科技创新能力显得还重要一些。
结构力特别是产业结构水平,决定一个城市产业价值体系状况,从而决定影响其城市竞争力的现状及未来变化。高级产业集聚的城市是经济高增长的中心,也是全球和区域经济的决策中心。
基础设施力是城市经济、社会活动的的基本承载,在基础设施对提高城市竞争力作用方面,技术性基础设施越来越至关重要。技术性基础设施状况决定一个城市产业的水平,拥有发达的高技术的基础设施,可以吸引和培育高技术高附加的产业(包括金融业),创造和持续创造更多的价值,提高城市竞争力。
尽管交通通讯技术的进步,降低了经济活动的交易费用,现代交通通讯的发展改变了人们的时空概念,但区位力依然是城市竞争力的基本力量之一,自然区位便利度依然是城市竞争力重要的影响力量,同时区位有了新的内容。技术、环境、文化的区位越来越重要。
自然环境状况影响城市的生产和交易费用,影响城市对人力等资源要素的吸引,环境力是城市竞争力的重要内容。
资源聚集特别是产业群集极具有互动性和倍增性,聚集力是极其重要吸引力、整合力和生产力量。
社会秩序状况影响着资本人力和技术等流动性要素的流向,秩序力是城市竞争力不可缺少的状态力量。
文化力诱导劳动力需求偏好,决定和影响劳动力的创业冲动状况,是城市竞争力的最初始的深层诱致牵引力量,是城市竞争力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制度通过利益安排决定和影响劳动力的创业冲动状况。制度安排通过影响交易费用进而城市价值创造,制度力是制动城市竞争力的关健。其中,个人权益保护制度对城市竞争力影响很大。
管理力是竞争力的重要协同力量。科学的战略规划可以为经济发展提供优良的经济社会环境。一国之内各城市的法律制度区别有限,但如果法制不完善,各地在执行法律和制度方面可能存在很大差异。
开放力对城市的外贸增长很重要,开放对城市学习和创新也很重要。开放力是城市竞争力的重要状态和制度力量。
以上各分力对城市产业价值的创造都具有不同程度的贡献作用。城市竞争力是各分力的耦合,各分力系统及系统内诸要素通过直接和间接两种途经创造城市价值,贡献于城市综合竞争力。各分力系统及系统内诸要素对城市价值体系的不同构成部分贡献不同,因而对城市竞争力有不同的贡献,其关系也是非线性的。城市竞争力各分力之间相互作用,每一分力在作用其他分力的同时其他分力也正作用于它。以上分力构成系统,互动增进,形成复合力量,并主要通过产业或企业竞争和增长的绩效表现出来。
我们把硬分力比作弓,把软分力比作弦,把城市产业比作箭,它们相互作用形成城市竞争力,弓弦质量越好,搭配越恰当,所形成的力越大,产业箭射的越远,获得价值越大。任何部分有问题都影响城市价值的获取,由于产业的主要内容被纳入到软硬分力中,产业形式上成为弓弦力量的传导。我们把这一理论框架称为城市竞争力的弓弦模型。

二、中国24城市竞争力的排序状况

为了实证分析中国城市的竞争力状况,我们设计了显示和解释城市竞争力的两套指标体系。城市竞争力显示性指标体系共4个指标:城市产品市场占有率,城市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城市劳动生产率,城市居民人均年收入。城市竞争力解释性指标体系分硬、软两类,有十三个具体指标体系即:劳动力、资本力、科技力、结构力、设施力、环境力、区位力、聚集力、秩序力、文化力、制度力、管理力、开放力,共70多个指标。
在设计指标体系后,我们选取北京、上海、天津、广州、重庆、武汉、深圳、厦门、杭州、南京、苏州、西安、成都、无锡、东莞、青岛、福州、温州、、宁波、大连、南昌、珠海、大连、石家庄、哈尔滨24个样本城市,对与指标有关的1997、1998年《中国城市统计年鉴》、24城市统计年鉴或年鉴等数据,以及通过专家和居民问卷调查获取的数据进行标准化,采用较先进的数理统计方法即主成份分析方法,将24城市的城市综合竞争力表现指标体系的指标数据和13个分力指标体系的指标数据分别加以凝合,构造了城市竞争综合力和分力指数,对以上24城市竞争力进行计量。部分结果如下:
中国24城市综合竞争力前10名排序为:第一上海、第二深圳、第三广州、第四北京、第五厦门、第六无锡、第七天津、第八大连、第九杭州、第十南京。在24个样本城市的中,上海综合竞争力指数最高,为1.47。总体上看,东部沿海城市的竞争力比中、西部强,前十强的城市都在东部地区。在东部沿海地区,珠江、长江流域的城市竞争力要比环渤海地区的高。在前十名城市中,最引人注意的是东南沿海的几个中等城市,东莞、温州等城市的竞争力竟在武汉、重庆之上。从区域整体的角度大致地看,竞争力从强到弱依次是珠江流域、长江流域、闽江流域、环渤海地区、我国中部地区、我国西部地区。
劳动力的指数最高的前5个城市依次为北京、上海、杭州、天津、南京。这些城市在一般劳动力状况和高素质劳动力状况及劳动力培养上都比例好,以北京为最好。
在 24个样本城市中,上海、北京、深圳、南京为资本力最大的四个城市,其中上海为最高。从规模上看,资本力和城市规模相关性很大,资本力前十的城市都是特大和大城市。从地区分布看的角度看,总体上,东部沿海沿海城市的资本力比中、西部强,在东部沿海地区,珠江、长江流域城市的资本力要比环渤海地区城市的高。但这些区域中的每一区域都分布着资本力比较强的城市。再将这一得分、排序同表城市综合竞争力得分、排序比较,发现各城市城市综合竞争力得分的高低、排序的前后与资本力得分的高低、排序的前后一致性较强。这初步表明资本力对城市竞争力的贡献较大。
科技力排名在前四位的城市依次为上海、北京、深圳、大连。上海排名第一,北京第二。从原始数据看,深圳之所以排名进入前三名,关键在于科技转化能力强,而北京所以屈居第三,关键在于科技转化能力弱。从原始数据看,温州、东莞排序较低,主要是由于科技实力差,而石家庄和南昌是科技实力和科技成果转化力都不太强。科技竞争力的得分和排名还显示:科技实力强的城市其科技竞争力不一定强,从全国来看,西安、成都、武汉等城市的科技实力都比较强,但其科技竞争力并不强。从区域来看,在珠江流域,广州的科技实力远元超过深圳,但深圳的科技竞争力远远超过广州。在长江三角洲地区,南京的科技实力远远超过苏州,但苏州的科技竞争力超过了南京。
结构力排名前 4位的依次为北京、广州、南昌、哈尔滨。北京最高。设施力排在前4名的依次为深圳、上海、北京、广州,深圳最好,因为深圳的基础技术水平比较高。北京因缺乏水路设施排名大受影响,排名靠后的城市为石家庄、西安、南昌、哈尔滨。表明这些中西部大城市的基础设施比较落后。总体上看,沿海地区的城市的基础设施比中西部好,沿海地区的大城市的基础设施比中小城市好。

区位力排在前10名的城市依次是上海、苏州、武汉、北京、西安、哈尔滨、广州、南京、南昌、成都。上海最高,排名属后的为温州、珠海、东莞、福州,温州最差。需要特别指出是,这里的区位指的是综合区位,不是指的某一方面,所以得分和人们的感觉有一定的差距。
环境力指数前10名依次是珠海、厦门、青岛、北京、大连、石家庄、南京、重庆、无锡和杭州。珠海的环境竞争力最高。聚集力排名前4位城市是北京、上海、天津、广州。北京最高,北京最近几年企业增长特别快。同时可以看出城市聚集力与城市规模基本是一致的。
城市秩序力排名前4位的样本城市依次为上海、重庆、天津、青岛。文化力指数排名最好的四个城市依次为深圳、上海、珠海、福州。比较城市综合竞争力和城市文化竞争力的得分和排序,可以发现两者的一致性较强。表明城市的文化力对城市综合竞争力贡献很大。同时,从区域的比较上看,城市文化竞争力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地逐渐下降。
制度力排名前四位的城市依次为福州、厦门、东莞、宁波。制度力表现比较好的城市都在东南沿海地区,即浙江、福建、广东省。但通常想象比较好的城市如深圳、珠海等并不是最好。制度力表现比较差的城市大都在中西部地区。
在样本城市的管理力排名中,前四位依次是上海、深圳、广州、杭州,原始数据显示这些城市在城市战略、城市管理形象、企业管理、政府办事效率等方面表现都比较好。
开放力排名在前4名的是深圳、上海、厦门、珠海。其中深圳排名为第一。

三、影响中国城市竞争力现状的关键因素

搞清影响城市竞争力的因素,是制定提高城市竞争力战略的前提。利用收集的数据,我们采用世界著名的实验室诺斯—阿拉姆斯实验室金融分析小组新开发的模糊曲线分析法对城市竞争力的影响因素进行了计量和分析。结果显示:
现阶段,在人力资本领域内,对中国城市竞争力起主要贡献作用的是劳动力的数量和基本素质,因此,中国城市劳动力对城市竞争力的贡献作用,也仅处在一般水平上。劳动力是的城市竞争力的基本推动力量,我国城市劳动力对城市竞争力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关键在于我国城市劳动力的科技素质低,城市教育水平低,尤其地方教育体系的质量差。
当前资本力是中国城市竞争力的第一构成力量,特别是对中西部地区城市,资本对提高城市竞争力更加重要。这一方面证明了资本在城市竞争力中的关键作用,另一方面表明中国城市经济正处于投资推动型发展阶段。这一结论与中国的发展实情正好相符。金融机构指数对城市竞争力的贡献高于城市贷款余额对城市竞争力的贡献表明:城市拥有资本控制能力比拥有存量资本更重要。
科技力对城市竞争力具有重要贡献作用,但目前在城市竞争的各分力中科技力还不是最重要的力量。这除了可能因为科技力与其他分力相关性较强,它会渗透在其它分力中发挥作用以致造成计量上的遗漏外,还可能与目前城市科技成果转化不强有关。同时说明中国城市经济发展还没进入科技推动型的时期。
在中国的当前阶段,城市基础设施对城市竞争力的贡献很大;基本技术基础设施和高级技术性基础设施对城市竞争力的贡献比一般基础设施要大的多。
区位对城市竞争力的有一定的贡献。但城市腹地经济发展水平、城市自然区位便利度和城市科技区位对城市竞争力贡献是比较大的。至于城市在区域中的优势度、城市的行政区位对城市竞争力的贡献度不像人们通常感觉的那样大。
环境力对城市竞争力的贡献比较小,与中国的实际较相符,它说明中国城市还处在工业化和经济起飞阶段,环境对城市竞争力提升的作用还没有像发达国家那样大。不过这里已经初步显示,优美的城市环境对提高城市竞争力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
在经济的转轨和起飞阶段,秩序对经济的发展的影响不像与人们的想象的那样特别严重。经济的波动、经济的风险、经济违规行为发生、社会的不稳定对经济的改革和发展有消极的影响,但如果这些能控制在一定限度内,他们的消极影响不会太大。不过,城市的供给和需求不平衡对城市竞争力影响是比较大的,社会治安良好对城市竞争力提高的贡献也是很大的。
城市文化观念对中国城市竞争力的影响非常大。文化力的几个构成要素价值取向、劳动观念、竞争意识、创新精神、兼容心理等对城市竞争力的贡献都比较大,其中交往操守是最大的。文化对城市竞争力的具有重要的作用,中国的经验特别是东南沿海的经验给予很好的证明。
制度状况、制度创新对城市竞争力的提高有重要贡献。个人权益保护度对城市竞争力的贡献度尤其高,在70多个要素指标中它是最高的。
城市管理力是城市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管理力的要素构成中,政府战略、城市管理水平和企业管理水平的对城市竞争力的提升极为重要。城市开放力对城市竞争力有重要的贡献。城市国内外贸易依存度、外资以及旅游业对提升城市竞争力具有重要作用。
就以上十三个分力而言,对城市综合竞争力贡献较大的前五个分力依次为(按贡献弹性系数大小排列):第一资本力、第二文化力、第三设施力、第四聚集力、第五管理力。

四、提升中国城市竞争力的路径战略

世纪之初,面对激烈的区域竞争和国际竞争,在提高竞争力方面,中国城市政府不仅可以大有作为,而且可以实现城市之间竞争的双嬴。基于以上分析,我们认为中国许多城市政府应采取促进城市相关产业在空间上群集发展的基本战略。城市政府及时发现和识别正在形成中的城市产业群,为业已形成的产业群提供全方位的公共服务,积极营造有利产业专业化发展的投资和居住环境,推动和促进城市产业的群集。要注意和利用区域分工,依据自身优势和产业基础,施行鼓励对同一产业进行持续的资金、技术投入的政策,培育和发展其优势产业。运用财政和税收政策,引导企业提高技术、扩大规模、推动产业快速升级。制定更加优惠的政策,促使决定性影响城市竞争力的高技术、高管理、高增值企业不断脱颖而出,持续健康成长;吸引国内外高技术、高管理、高增值企业来城市落户。坚持不懈地培育自己的具有区域甚至国际竞争优势的产业。这将使城市特殊的产业群实现几何增长,从而实现城市经济的超长轨发展和竞争力的不断提升。在产业促群发展的战略框架下,本文有以下原则性战略建议:
1、全球化思考,当地化行动。提高竞争力,城市要考虑全球的竞争格局和发展动向,全球化思考有助于城市找准并塑造影响当前和未来城市竞争力的战略性关键优势。与此同时,城市还要清楚自身的综合竞争力及其各要素要素的状况,只有这样城市政府才能采取符合实际的、有针对性的提高城市竞争力的政策、策略和措施。
2、充分利用比较优势,保护性利用不可再生要素。中国城市在与国际城市竞争时,更多地是具有劳动力和资源等方面的比较优势,中西部城市在与东部沿海城市竞争时,也主要是具有劳动力和资源等方面的比较优势,因此,中国城市要充分应用自身的比较优势。与此同时要不失时机的积累资金、技术、人才等资源,不断的地提升比较优势,以提高其城市竞争力。在利用比较优势时,对不可再生要素,要采取保护性利用的对策。要不断地变不可再生要素的劣势为可再生要素的优势。任何单单利用现有不可再生要素的比较优势的作法都将面临坐吃山空的危险。
3、不断改善非流动硬要素,以吸引流动性要素。在规划建设吸引和融通外部资金、资源的交通、通讯和信息等基础设施方面,城市政府一定要考虑基础设施的先进性,考虑与国际接规,大力推进技术性基础设施建设,建立数字城市,为科技创新和高技术、高管理产业的发展创造硬环境。在城市环境方面,要保护城市的风景名胜和生态环境,以实现城市自然环境的优美怡人;要建立独具特色的城市人工环境,建立高素质人才和专业化的人力资本需要良好生活和工作环境。
4、高度重视软件要素和可再生资源的培育,积极塑造城市的竞争优势。城市尤其要着力塑造那些决定竞争力的核心和高质的科技、人才、管理等要素。城市软要素一般可再生,创造它们有时比创造硬要素的投入要少,更重要的是它们有助于形成城市的高增殖和创新产业。改善软要素环境,不仅可以使城市吸引到更多的资金、技术、人才和企业等硬要素,同时可以使硬要素得到充分利用。为此:
政府应该在摒弃传统文化中某些不利于人潜能发挥的评估标准和落后习惯方面,在营造宽松自由、兼收并蓄、尊重知识、尊重人才、讲究信誉、等价公平、鼓励个性和激励创新的文化氛围方面积极工作。
政府应积极进行经济和行政体制改革,尤其要在个人权益制度的完善方面多加努力,以建立、健全有效保护自然人、法人的人身及财产权益的产权制度(包括知识产权)。要加快建立以刺激创业者创业动力的贡献与报酬相对称的经济激励制度,以吸引优秀人才并有效地刺激他们的创新和创业热情。建立能够保证公平竞争的和优胜劣汰的市场制度环境;建立个人信用制度,确保城市民间经济交往信用。建立规范政府、特别是规范政府与企业关系的制度,规范政府的行为,消除以乱收费、乱罚款、乱难派、乱集资为突出特征的经济侵权行为。坚持依法治市,建立、完善地方法规、制度和一些补充规定,严格遵守和执行国家的有关法律和制度。
城市要建立科学的管理、决策和咨询系统。克服官僚主义,简化办事手续,提高办事效率。不断提高领导整体素质,扩大对外宣传和推销,提高城市在海内外的知名度。城市应积极探索经济高速增长和体制转轨期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办法,采取有力措施化解各种矛盾,严厉打击各种违法犯罪活动。为城市的创新和发展提供良好秩序环境。
5、扩大对科技、教育等领域的关注。随着中国城市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和全球新经济时代的到来,中国城市经济将进入科技推动型的时期,科学技术和人力资本在城市价值创造中的作用将越来越重要。城市应进一步加大科技投入,重视与提高城市科技竞争力有关的城市软硬环境的建设。高度重视培育城市的科技转化能力,促进企业和科研机构走向联合。要进一步加大对教育的投入,深化教育改革,调整教育结构,扩大职业教育、在岗教育的规模,大力发展适应地方经济发展需要的教育体系,以培育适合地方需求的人才。
6.扩大对外开放,通过学习和交流不断实现创新。落后城市通过广泛开放、引进和兼收并蓄地学习可以迅速削弱先进城市的相对优势和自身的劣势。城市要特别重视、积极鼓励国内外城际间的经济、科技、社会、文化等领域的交流和合作,鼓励城市内外机构和人士的各种民间的非正式交往,以营造有利于创新城市环境。要主动加快城市参与经济区域一体化和全球化的进程,取消地方保护壁垒,开放各类市场,促进城市的分工和协作,以迅速形成自身的集合优势。
古今中外区域发展的实践都证实:产业专业化群集发展是城市和区域竞争力提高的重要途径。当前,产业自发群集已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国际著名人士和机构的深切关注。作为发展中国家,中国的多数城市虽都具备了一定的城市竞争和发展的基础条件,但他们有的难于同国际上的大城市全面竞争,有的难于同域内大中城市进行竞争。更加上中国许多城市还有产业同构和产业“小而全”的痼疾。值此,作者强烈呼吁致力于提高竞争力的中国有关城市政府,应高度重视并积极实施促进城市产业群集的城市促群战略。


飞速直播网_JRS直播网▎备用网址

热榜阅读TOP

本周TOP10

关于广西生态城市评价体系的构建与

关于广西生态城市评价体系的构建与

论文关键词:生态城市指标体系评价方法评价标准 论文摘要:本文根据生态城市的墓本内洒,从城市的经济、社...